跳至內容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

輿論觀察:「中國因素」重要性降低,外媒認為台灣在選甚麼?
2024年1月13日,台灣大選開票,賴清德競選總部開票現場。攝:陳焯煇/端傳媒

1月13日,台灣大選落下帷幕,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新一任正副總統。華語媒體緊密關注此次大選的同時,國際媒體如何看待台灣大選,他們的關注點主要在哪些議題上?

端傳媒發現,外媒對台灣大選的討論仍離不開「中國因素」,無論是兩岸關係、戰爭危機及其影響,還是中美兩個大國間緊張的競爭。另一個焦點是台美關係——美國也即將在今年迎來選舉,對台態度會否有變?此外,外媒報導也涉及台灣民衆更關心的經濟民生問題、三個黨派爭奪焦點的區別、台灣民主進程等,更有提及民眾對選舉的熱烈參與,以及中國網民的熱議和微博被禁的詞條。

仍是焦點的「中國因素」

選舉結果出爐前,「中國因素」就已不可避免地成爲國際媒體的討論中心之一。雖然多家媒體都指出,和之前的大選相比,這次大選相對來說不算是一場對中政策的公投,「中國因素」並不是許多台灣選民最關切的問題,但一般都認為,這次選舉依然對兩岸關係有重大影響,今次選戰的其中一個焦點,仍是兩岸緊張關係與戰爭的可能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