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當發展再生能源成共識,台灣能源轉型的失望與希望

無論各政黨候選人的能源政策為何,都無法無視國際共識與法定目標:必須發展再生能源。

2023年最後一天,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發出新聞稿,宣告當日中午瞬間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35.45%,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也超越燃媒總發電量,日間尚有餘電抽蓄水儲能。這個數字意味著,在跨年前夕的這個白日,整個台灣使用的每三度電中,就有一度是綠電。

12月31日這天的電力配比,並非偶一為之的巧合。2023年一整年,能源或環境研究學者多次觀測到綠能瞬間滲透率超過三分之一,像是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便提到二二八當日,因為是休假日,中午時刻瞬間用電量約為2100萬瓩(編按:即香港的千瓦·時),而太陽及風力於中午12點40分瞬時發電量合計接近700萬瓩,滲透率達到31.53%,相當於每三度電中,便有約一度是綠電。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也以12月25日這個上班日為例,指出該日再生能源在高峰期就佔三分之一,而這不僅源於東北季風帶來的風力,還有當天日照足夠的原因,「這兩個條件加起來,很容易超越25%或30%。」而再生能源經常性占比都是20%,「目前再生能源都還持續建置中,我們完全可以預期台灣未來在白天的時候,再生能源占比將超越40%。」

台電在2023年針對再生能源進程發出了數個「捷報」:包含7月7日太陽能發電達707萬瓩,佔總發電量兩成;10月2日風力發電創下歷史新高,達192萬瓩,超越三部興達燃煤機組;10月4日小犬颱風襲台,核三預防性降載解聯,是台灣核電運營以來,首次出現「零核電」。與他國相比,這不算什麼成績,但對於2016年才啟動再生能源進程的台灣而言,應是紮實經過的里程。

「縱然告別了前一個政府所留下的,電力備轉容量率,只有百分之1.64的年代,縱然綠電的年度總發電量,已經翻轉超越核電,但是,我們的能源轉型仍然要加速進行。」揮別2023年的第一天,總統蔡英文在她任內的最後一次新年談話,再次強調:「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是確保台灣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2025能源目標尚遠,缺電擔憂未解

2022年的電力結構,與蔡英文政府設定的2025能源目標距離甚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