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爛手之痛」最近登上微博熱搜榜,東方網記者的這篇臥底調查報道揭示了瑞幸咖啡在高速擴張過程中造成的勞工問題,特別是瑞幸門店大量使用所謂「長兼職」咖啡師,他們大部分是做五休二或者做六休一,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不超過200個工時,這種工作模式已經超出了「兼職」的定義,跟正式工無異,但實際上瑞幸並沒有與這些咖啡師建立勞動關係,而是發明「長兼職」這種名詞來降低僱傭成本和規避職業病維權風險。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說,這或許是一種精明的人力資源策略,但是這種增加勞動市場靈活度的做法會產生預期之外的社會後果。按照英國經濟學家蓋伊·斯坦丁(Guy Standing)的描述,從事兼職工作是批量製造不穩定無產階級的主要方式,隨着服務業經濟成為主流,兼職變成了一個粉飾太平的問題詞彙,因為越來越多自願或被迫做兼職的人,實際的工作時間都超過原本預期或酬勞給付的時間。而且,兼職工作的增加掩蓋了失業問題與低度就業問題,比如在德國被迫從事「迷你工作」(mini-jobs)的人不斷增加,卻製造了高就業率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