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西方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都是搶的嗎:文物保護、歸還與殖民史要怎麼看?

毫無疑問,歐美老牌博物館帶有深刻的殖民時代的烙印;恰成鏡像的是,「護寶」則成為了新中國超驗的能指。

西方博物館裏的中國文物都是搶的嗎:文物保護、歸還與殖民史要怎麼看?
2009年3月3日,北京,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於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圖: 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有朋,文博愛好者)

【編按】:8月中,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疑發生監守自盜,一批沒有公開展覽、用於學術研究的公元前15世紀至公元19世紀的黃金珠寶、寶石、半寶石和玻璃等失竊,竊賊疑為館內的希臘文物策展人。此外,館長費舍爾(Hartwig Fischer)也確認,在過去10年間,博物館庫房丟失了大約2000件物品,為此,8月底他引咎辭職。

與此同時,事件在中國引發後續,《環球時報》8月27日發表題為「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社評,表示「它們(文物)都是怎麼從中國流失到大英博物館的⋯⋯它們大多都是當年英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對中國製造劫難趁機劫掠或盜取得來的。」到9月,中國網民自製的網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爆紅,講述一件由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玉壺」,化身成年輕女子,想要回到中國的故事。

「我是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你要帶我回中國嗎?」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中,一個代表中國文物的擬人角色爆火:這個女生叫「玉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