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回顧

從「有效嚇阻」走到「重層嚇阻」,兩字之差,背後的國防戰略意涵已大幅調整。

八年將屆,台灣防衛能力進步了嗎(上)?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回顧
2023年5月11日,桃園,總統蔡英文視察參加軍事訓練的台灣軍人。攝:Chiang Ying-ying/AP/達志影像

【編者按】隨著俄烏戰爭的開戰,台海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經濟學人》此前更於2021年稱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西方媒體與智庫紛紛關注台海情勢,並指出兩岸極有可能在2027年爆發戰事。

近年來,在美中大國博弈升級下,台海情勢隨之升溫,除了習近平對台灣問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表態外,解放軍劍指台海的軍事演習也愈加頻繁且接近台灣本島。依據台灣國防部的統計指出,2023年1月1日到2月14日的一個半月間,擾台共機已高達447架次,此數據更遠比2020至2021一整年的擾台架次還要多。

在中共政治促統、外交孤立、灰色衝突、軍事威嚇及認知攻勢進逼中,台灣近年來則在蔡英文政府「備戰才能夠避戰,能戰才能止戰」的指導下,自2016上任起,接連開啟一連串的國防改革,至今已屆兩屆八年總統任期,將於明年5月20日卸任的蔡英文,任期內交出了什麼樣的備戰成績單;這些準備,是否足以讓台灣軍隊「能戰」進而「止戰」,並呈現出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

本系列以上、下兩文分析台灣自我防衛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上文盤點蔡英文八年任期中的國防改革、美台軍售、及台灣長年遭詬病的國防投資不足問題。下篇將於9月14日刊出,在回顧蔡政府國防改革的建樹後,亦需指出國防施政的不足及隱憂,解析台灣國防改革的得與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