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這個社會中的所有人勢必要一起開始反省:過去每一種理所當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周芷萱:台灣MeToo的第一波道歉與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應與思考
2023年6月7日,新北市的捷運站。攝:陳焯煇/端傳媒

近來的台灣掀起了新一波的性騷擾自述網路串聯。被控訴的對象從民進黨黨工陳右豪、藍營名嘴朱學恆、到藍營智庫與媒體編輯曾柏文、詩人鄭愁予、學者吳乃德、社運人士王丹、數位女力聯盟秘書長張凱強,涵蓋政治圈、學術圈、藝文圈、社運圈、音樂圈,範圍之廣、人數之多,族繁不及備載,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台灣的類 MeToo 運動並不是第一次,鄭家純自述受到翁立友性騷擾後,也曾舉辦展覽《38號樹洞》,讓有類似遭遇的人說出自己的故事。不一樣的是,這次並沒有像鄭家純一樣由女性名人做為起頭,而是女性大眾透過自己的社群說自己的故事、自發性的串連、互相打氣集結力量,無論是否指名控訴,大多是由當事人自己說出自己遇到的事。

在這一波運動中,目前已出現一波道歉、辭職,但最讓人震驚的是在當事人們努力闡述心境與性騷擾情境的複雜性之中,文化人張鐵志跳出來自白「二十多年前,我犯過一個錯」——別誤會,讓人震驚的是手法不是人。「二十年來我承受的是外界很難理解的」、「我過去二十年的人生因為這個最惡劣的流言,跌倒過很多次」,自白全文不斷強調自己的道歉被當事人接受後,依然受到二十年來的抑鬱和黑函所苦,直指社會對犯過錯卻已經悔改的人過度嚴厲、網路社會不在乎真相。

即使在張鐵志發文之前,並沒有任何一位當事人出面指控他,也沒有人公開指名道姓地說他做了什麼,他還是搶先用這樣聲淚俱下的自居受害者角度向 MeToo 發出控訴。事後,張鐵志文中提到的女性透過記者向公眾轉達:原諒張確為事實,但張的文發出前她並沒有看過,當年的情況比文中所寫嚴重,「性騷擾無疑」。她指張過去二十年得到了足夠的教訓。此外不願再多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