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鷗來過的房間》孔慶輝專訪:澳門電影,如何打破寫意生活的刻板印象

澳門人的焦慮,幸福舒適的生活,翻開卻是空洞重複的日常。

《海鷗來過的房間》孔慶輝專訪:澳門電影,如何打破寫意生活的刻板印象
《海鷗來過的房間》導演孔慶輝、演員林上與黃栢豪。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葉諾廉

《海鷗來過的房間》(下稱《海》)是澳門新銳導演孔慶輝的首部長片,也是他與它糾纏、互相折磨、互相理解、互相發展,花上八年完成的作品。一位靈感枯竭的業餘作家,一位將要擔任劇團要角的年輕演員,他們既是房東與房客,也是互相的慾望對象。看似簡單輕盈的故事,透過呈現二人處在舊宅的日常切片,發掘他們內裏湧動的心理狀態,甚至是創作者對於澳門人複雜狀態的描述。

訪問那天,天陰陰的,濕熱的空氣使我的襯衣黏在一起。急步走上酒店的房間後,甫進房內,原來導演和兩位演員還沒回來。宣傳的同事連忙跟我解釋,他們已經做了三個訪問,好不容易騰出些許時間。正當我跟引進本片的Jonathan聊聊有關於電影院放映的種種,孔慶輝(導演)便亦步亦趨地進來,他頂着一頭稍鬆的髮型,身子微彎的,帶有一點歉意地前來問好。他剛剛從附近的公園遊逛,算是偷取一丁點的休閑時段感受這個城市。沒過一會兒,林上(演員)和黃栢豪(演員)也隨即回到房間,笑着說他們剛才是溜進後樓梯「呼吸」一下,而且進來才發現房間原來已經那麼冷了⋯⋯

猶記得第一回聽到《海鷗來過的房間》的這個片名,是由於台灣資深影評人、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對於這部電影的激賞。他形容《海》是「濱口龍介遇上蔡明亮」的作品,因此電影便旋即獲得華語影迷們的關注。不久後,這部黑馬之作更是獲得金馬獎新導演、攝影、音效三座獎項的提名。孔導對於這段批語心存感激,但他亦坦言自己沒有刻意模仿兩位導演,相反而言,創作期間的他刻意不看這些電影,以免影響自己創作的原創性。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