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導演劉國瑞。

《白日青春》被公認為去年金馬獎最大贏家,入圍六獎並拿下了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和最佳男主角三項重量級大獎。現居香港的馬來西亞籍導演劉國瑞,從自身的移民視角出發,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再以公路片的形式呈現。作為新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這部別具一格的作品,顯現了創作者的不凡潛力。

所有的社會都處在移動狀態

「邊緣」與「移動」是劉國瑞切入「異鄉人」題材的獨到視點。

從初執導筒拍短片開始,他就很關注「少數群體」。無論是《末路窮途》裏的巴基斯坦移民、《夜更》裏的單親媽媽、還是RTHK紀錄片《海上的吉普賽人》裏的無國籍船民,劉國瑞認為這些人要面對的是共同的問題。「他們是一個社會中的邊緣族群,那種邊緣,可能是國籍的、身分的或是社會階層的,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故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