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述:養老院在中國洶湧的疫情下破防,「每兩天就有一個老人走了」

「這些老人,好端端來養老,卻在養老院裏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連新年都沒等到。」

【記者按】隨着中國絕大部分城市感染高峰已過、重症高峰下降,在這場突然放開的大陸疫情風暴中,大部分人順利度過,還有一些人被漩渦捲走,失去了生命——這其中,最被猛烈衝擊的便是老年人,尤其是養老院裏的老年人。

如果用金字塔結構來形容老年人群體的感染危機,養老院首當其衝,集中式的管理加速了老人的感染和死亡速度,但實際上,中國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只有192萬,約佔0.73%;塔中間的居家老人才是更現實的中國困境,縱使老人足不出戶,子女、親屬、護理員,任何一個穿梭於城市的人都極有可能將病毒帶回家中,沒人陪護、獨自就醫困難等問題時常困擾着他們;而塔底的農村老人,則是整個金字塔結構中人數衆多、最脆弱的環節,一旦出現問題,他們難以覓到好的醫療資源,更是在被動等待無聲無息的死亡。

養老院已經倒在了前線。「新十條」發布之際,一位河南養老院經營者已經買不到退燒藥了,靠「陽康」的人救濟,靠藥企捐贈、兒童藥換來成人藥,各種渠道收集來的退燒藥,有的沒有包裝盒,一板板散落在桌上。直到現在,為了預防感染,每天上午,養老院都會點上艾草,再煮上一壺蓮花清瘟茶。

北方一家養老院裏,一位重症監護室護士出身的養老從業者,重拾起多年不用的急救技能,在等待120的間隙給老人吸痰,為老人再掙一條命。但這些「事蹟」似乎已經不合時宜,在諸多政策文件裏,養老機構嚴禁開展無資質的診療服務。更被忽視的問題是,盈利艱難的養老院過度追求壓縮成本,連一個退休醫生、護士都請不起,導致老年人出現危機情況時,沒有專業的應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