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糊又彈性的道路環境,台灣如何終結「交通地獄」惡名?

台灣道路環境處於「例外狀態」:要求機車例外行駛慢車道,腳踏車只好例外行駛人行道;定位不明的處境,體現的是模糊的交通法規。

模糊又彈性的道路環境,台灣如何終結「交通地獄」惡名?
2022年12月13日,台北,市民早上乘著機車上班。

來自波蘭、常駐台灣高雄的記者Tomasz Śniedziewski,怎麼樣都沒想到,自己有天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爆紅。

2022年3月,他在推特上批評高雄交通,並附上一張照片:一輛摩托車騎在人行道上,而一旁就是推著嬰兒車的行人。這則貼文被台灣媒體轉載之後,很快便引起熱議,逼得高雄市長陳其邁公開回應,要求警方加強執法。

「後來我收到很多台灣網友的訊息,有些人感謝我發聲,講出台灣交通問題,但也有很多人罵我,要我滾出台灣,」事隔半年後,Śniedziewski接受端傳媒採訪時如此說道。

雖然來台已經四年多,Śniedziewski至今走在路上依然提心吊膽,「我還是無法習慣⋯⋯台灣什麼都好,就是交通太糟糕了。台灣人平常明明都很有禮貌,為什麼一跨上摩托車、坐上駕駛座,就會變得如此莽撞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