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既是社會縮影,也是創作者內心創傷的存照。從事影像創作剛好十年的香港導演曾慶宏,拍過獨立電影、紀錄片,寫過電影專書,既是文化評論人、大學講師,也一直在電影圈中不同崗位掙扎、學習。直到這一年,曾慶宏終於交出第一部劇情長片。據說《過時.過節》改編自他自己當初離家出走的經歷,曾因為憤怒、價值觀不同與家人決裂,後來又因為諒解,選擇回去修補關係。
他冀望自己的一去一留,能成為同代人的共鳴,並且道出離散潮下香港人來人往的另一種「家事」。過去從不想被牽著鼻子走的獨立電影人,如今卻嘗試進入商業主流,面向更多主流觀眾。曾慶宏形容,是要帶著自己的家庭故事走遠一點,把訊息傳遞給理念不同的人。離開,又再回頭,似是有所參悟,同時重新思考著自己與電影的關係。
在香港電影,你很少看到一部認真涉獵、探討家庭關係、但又不是喜劇形式的作品。到底我們可否好好討論香港的家庭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