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國中期大選前瞻之五:淺談選舉民調-為何大眾對民調機構出現「信心危機」?

所謂民調不可信,有可能只是因為確認誤差。

美國中期大選前瞻之五:淺談選舉民調-為何大眾對民調機構出現「信心危機」?
2022年11月4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樓被薄霧遮蓋。

【編者按】美國2022年度中期選舉將於11月8日舉行,屆時將有35個參議員﹑435個眾議員和36個州長席位面臨改選。這是拜登上任以來最重大的一次考驗,同時也將對美國下一階段內政外交政策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端傳媒將在10月至11月初刊登「中期選舉前瞻」系列,試圖為讀者整理兩黨在各州的具體選情﹑民調走向﹑親台議員選情等。這篇為前瞻系列的第五篇,將分析自2016年起就困擾了不少民調研究學人的問題-民調還可信嗎?。

(陳嘉銘,選舉研究學者。)

2016年對從事選舉研究的學者來說,是難以忘卻的一年。這一年先有英國的脫歐公投,後有美國的總統大選。這兩場選舉震盪(electoral shocks)自然為學院帶來不少研究契機。前幾年,研究生單是分析脫歐或特朗普勝出後的餘波,就足以交畢業論文。但伴隨這兩場選舉震盪而來的,不僅僅是研究契機,還包括對民調機構的「信心危機」。不少有威望的民調機構在預測這兩場改寫歷史的選舉時出現滑鐵盧,對結果的預測完全錯訣。在往後的日子,不少人都質疑選舉的民調預測,甚至嗤之以鼻。即使來到2022年的美國中期選舉,這些爭議仍未結束。本文希望拆解一些關於民調的迷思,與及淺介民調研究的最新發展。

選舉結果越來越難測?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