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利用、限制、改造:習時代下黨和私營企業關係的演變

私營企業可能將比任何一個時候,更需要在營商之道以外,學習和掌握被統治的藝術。

利用、限制、改造:習時代下黨和私營企業關係的演變
2022年5月10日,北京一名餓了麼送貨員騎電單車在路上,背後的一塊巨大屏幕播放著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畫面。

過去十年,我們目睹中國在習時代下進入兩重「新常態」。一方面,中國經濟在後金融海嘯時期增長放緩,但中國經濟已達到的體量帶來西方世界的懷疑和反制;另一方面,中國政治回歸列寧式黨國體制的傳統,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重新強調組織工作和意識形態。

在這種局面下,私人企業和私人企業家——一種被原教旨共產黨厭惡和敵視的階級,和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執政共產黨有著怎樣的關係?這種關係和過去有何異同,未來將邁向何方?這些問題,觸及習時代中共的政治特質,以及中國政商關係的核心。本文從「利用、限制、改造」的角度切入,以最新學術研究、黨和政府領導人講話、政策文件、經濟数據和重大政經事件為基礎,梳理習時代下的黨和私企關係的發展軌迹和新生事物,並展望之後的走向。

團結+利用:「五六七八九」

在後天安門事件的三十多年以來,中共和私人企業的基本關係是,黨放手讓私人企業蓬勃發展,高度依靠其在國民經濟的作用,而壯大的私人企業亦鞏固中共以經濟增長為支柱的績效合法性。在習時代,儘管「民營企業退場論」一度甚囂塵上,但習近平大抵延續和深化,而不是割裂了過去黨國「團結+利用」私營企業的策略,以此滿足黨國的現實需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