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單信瑜:台灣地震防災之進化——「營運持續」能力為何重要?

營運持續概念指的是,在事前評估災害發生的風險,設想好災害發生的情境,並且為了營運中斷和恢復做好「實質」的準備。

單信瑜:台灣地震防災之進化——「營運持續」能力為何重要?
1999年9月25日,921地震後,台灣中部的一間佛寺,一尊佛像在一堆瓦礫中。

(單信瑜,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本月17、18日台東地區的連續地震,再一次適時地提醒台灣人地震災害和我們的距離很近。很幸運地,這次的地震除了幾座公路橋梁和鐵路的災損較為嚴重之外,一般民宅僅有零星的災損,即使是玉里鎮中山路二段的三層樓建築物倒塌受到矚目,但這一連串的地震倒塌房屋有限,死亡人數為一人,傷者也只有百餘人。

一來是這次地震的規模雖然不小,但在各地的震度最高也只到達6強,且其範圍不大,嚴格說來,這次一連串的地震還不能算是對台灣地震災害風險管理的嚴格考驗。

2022年9月18日,台灣玉里鎮,一間倒塌了的便利店。
2022年9月18日,台灣玉里鎮,一間倒塌了的便利店。

醫療院所與養護機構的災害高脆弱度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