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誕生於墨索里尼時期為了推進符合法西斯目的的威尼斯電影節和現如今一直以政治屬性作為選片標準之一的柏林電影節,康城影展與政治的關聯似乎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中最不明顯的。然而,從創立之初與威尼斯在地緣政治上的對抗,到其歷史上因為68年法國五月風暴而被迫取消的唯一一屆(後來這個唯一性被2020年COVID-19大流行病而打破),再到今年俄烏戰爭打響造成對歐洲的影響甚至整個世界的震動。康城,作為一個電影藝術盛會和文化交流的場所,從來無法與政治割席。
今年的康城在政治上的表現尤為明顯。5月16日,法國宣佈公共場所無需再佩戴口罩,意味著法國徹底恢復疫情前的狀態;5月17日第75屆康城國際電影節便在法國南部的蔚藍海岸開啓帷幕。經歷過延期、取消、疫苗護照和72小時核酸證明的康城似乎終於從疫情中擺脫出來,卻又迅速捲入了今年開端另一個最大的國際事件俄烏戰爭——無論是三月對於俄羅斯官方電影人的拒絕,還是四月份宣佈俄羅斯導演基維爾·謝列布尼科夫的第三次入圍主競賽,再到開幕式上烏克蘭總統突然連線發表和平倡議,都使得本屆康城成為近年來與政治討論的聯繫最緊密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