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人類學家胡台麗(1950-2022)於5月7日逝世,她曾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亦是台灣重要的紀錄片導演,民族誌紀錄片先驅。我們邀請作家朱嘉漢撰文,述往與哀悼。
朱嘉漢:1983年生,作家。曾就讀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班,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著有長篇小說《禮物》、《裡面的裡面》等。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在公元兩千年左右就讀人類學這冷門科系的學生而言,胡台麗的身影,象徵的是人類學這門知識更為寬廣且平易近人的學科的出路。這些出路(是的,她告訴我們不只一條),不僅能親近更多的讀者、觀眾,且不犧牲掉人類學最可貴的特質。即,能在理解時,不化約、不刻板化他者。並時時維持著自省的態度,謙遜的尊重每個文化的獨特性。
若近幾年我們見證了眾多人文社會學科,在眾人的努力下,能以更親近的語言,更新穎的形式推廣這些需要經年累月消化的知識。那麼,我們回首,會發現胡台麗不但是個先行者,甚至很多的時候,是她一個人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