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書摘:從全球史角度,如何理解毛主義?

這個故事的結局就像開端一樣。

書摘:從全球史角度,如何理解毛主義?
2006年8月12日,貴陽,居民在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雕像前跳舞。

本文為麥田出版社新書《毛主義》的前言,端傳媒獲出版社授權轉載。

一九三六年的秋天,美國記者海倫(Helen)與愛德加.史諾(Edgar Snow)住在北京一座寬敞的四合院裡。海倫年近三十,體態纖瘦,容貌姣好如好萊塢明星。她靜下心來,開始晨間的寫作。這時,前門突然打開,愛德加走了進來,她四個月沒見到丈夫了。六月以來,愛德加前往中國西北部的中國共產黨黨部後,幾乎音訊全無。如今,套用海倫一貫犀利的描述,他「那灰白的鬍鬚後面,露出傻乎乎的笑容,儼然就像一隻吞下金絲雀的貓」。他戴著一頂「褪色的灰帽,帽子前方有顆紅星」,興高采烈地在家裡手舞足蹈,並向家裡的中國廚師點了一份豐盛的美式早餐(蛋、咖啡、牛奶)。他的行李裝滿了筆記本、底片以及兩萬字的毛澤東訪談筆錄。接下來那幾個月,他會根據這些資料寫成《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一書。那本書將暢銷全球,不僅奠定了史諾的職涯,也將使他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的記錄者,以及中國共產黨和國際輿論之間的橋梁,也一舉把毛澤東推向國際,變成政治名人。那本書將把毛澤東的思想以及他的革命傳播給印度的民族主義者、中國的知識分子、蘇聯的游擊隊、美國總統、馬來亞的叛亂分子、反種族隔離的戰士、西方的激進分子、尼泊爾的叛軍,以及許許多多的其他人。《紅星照耀中國》可說是全球毛主義的濫觴。

《毛主義:紅星照耀全世界,一部完整解讀毛澤東思想的全球史》

作者:藍詩玲(Julia Lovell)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2.01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