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上海市因應疫情開始實行嚴格的社區管控,民生狀況眾所矚目的同時,一批香港明星在此期間的居滬生活狀態也成為社交媒體或傳媒娛樂版焦點。如劉嘉玲、鄭希怡貼出自己下樓排隊檢測的狀況,盛讚檢測人員辛苦;早兩年已與丈夫陳小春定居上海的應采兒曬出自己在家爲兒子理髮的照片。唯一對封鎖狀態表達不滿的,或許是兩年前移滬的演員陳浩民。近日其妻蔣麗莎在直播中講述疫中封控生活,指購買2斤蔬菜花費人民幣2000元,但其部分言論隨即引起內地部分網民不滿,或有人說「如果覺得被人坑可以回香港」。
近年港星移居內地潮,「大灣區哥哥」或「大灣妹」也隨娛樂節目及社交媒體成為熱門詞彙,而在一眾大灣區哥哥姐姐於內地市場披荊斬棘的同時,亦有一批曾經深愛他們、但如今價值觀已不再相同的粉絲歌迷,需要面對曾經相伴成長的藝人與自己漸行漸遠的事實。時代因素於個體之選擇與愛的參與,牽扯與碰撞,如何調適,筆者邀請了一些大灣區哥哥姐姐們的昔日歌迷,講述從喜歡、共情,到放下或繼續的歷程,看時代的轉折如何作用於一段終需坍塌的關係。
前傳: 「大灣區」,由香港藝人推上熱門的政治概念
「大灣區」一時間成爲收視保證。而翻看「大灣區藝人」名單,不難發現,儘管「大灣區」是一個「粵港澳」概念,但目前具代表性的「大灣區藝人」,根本沒有廣東甚至澳門人,全是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