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luefall,回應《從問責消失到鴻星爾克:河南水災的多重敘事與自我感動的民間情緒》
經歷過激盪的2019-2021,我最大的感觸是世界各地的反智群體儼然已成為民粹的基底,為民粹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無論在中國還是歐美,人們愈發相信和依賴陰謀論帶來的「因外部威脅而抱團」的集體安全感,人群因此被割裂成劍拔弩張的陣營,集權政治抬頭,國際社會進入一個愈來愈難以調和的階段,令人嗅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氣息。略有不同的是,歐美的反智暗湧往往與宗教保守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內在聯繫,而中國的反智大潮則是常年仇恨教育仇恨宣傳下潛移默化後的集體爆發。故而前者的反智演變為愚蠢偏執無視科學的反口罩反疫苗反亞裔的鬧劇,而後者的反智則成為心懷仇恨拒絕民主的仇外獵巫盲目擁抱極權的馬前卒。很難說得清,愚蠢的反智和仇恨的反智,哪一種對世界造成的危害更大?或許經過相對和平的幾十年後的21世紀早期,我們再一次來到人類反智峰值的邊緣:內鬥與外戰,在野心家big brother的注視與推動下,德先生,賽先生與理女士節節敗退。
2. EricChan,回應《從問責消失到鴻星爾克:河南水災的多重敘事與自我感動的民間情緒》
在這次水災裏我看到的是社會上湧動著的洶湧的,生猛的的能量。這股能量是過去10年互聯網逐漸普及下,互聯網話語權逐漸下放所帶來的。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不管這股力量終將帶往哪個方向,總比一潭死水能帶來更多變革。畢竟現在內地互聯網的潮流是「義和團比公知要好嗎」。更重要的是自媒體公眾號的興起讓小粉紅,工業黨,入關人等各種勢力興起的同時還能繞過體制吃上飯,這必然會鼓勵觀點和政見上的差異與不同,畢竟差異化才能擴大自家輿論的市場,以致與隨之而來的攻伐與爭論,不安於現狀才是改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