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書序】卞中佩:假訊息的跨國產業鏈及生態圈

訊息操弄的生態圈,並不是一群陰謀破壞者,在陰暗的角落所進行的祕密顛覆活動,它距離你我僅一步之遙。

【書序】卞中佩:假訊息的跨國產業鏈及生態圈
1960年代,小朋友坐在客廳的地板上看電視。

【編者按】本文為台灣媒體《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新書《真相製造》序言,端傳媒獲授權轉載。

二○一六年英國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跌破眾人眼鏡,在英美兩國都發生選前反對脫歐、支持希拉蕊的民調大幅度領先,選舉結果卻截然相反的爆炸性結果,俄羅斯網軍成功以假訊息改變選民意志及選舉結果,成為各路專家在滿地碎玻璃上找到的主要答案之一,「假訊息」、「資訊操作」、「認知戰」,一躍成為全球各個民主國家的大敵。臺灣也因為二○一八年底縣市長選舉及公投藍營擊敗民進黨,尤其韓國瑜在民進黨已經執政二十年、綠油油的高雄大勝,將中國假訊息視為影響選舉結果的主因之一,於是如何將假訊息、認知戰等資訊操作阻擋於境外、被民眾唾棄於境內,被視為是捍衛臺灣民主制度的關鍵。

> 宗教改革支持者與羅馬教廷間透過簡單、常民能看懂的文字、插畫傳播自己的想法也攻擊對方,內容和現在政黨互相攻訐的哏圖、迷因圖沒有多大差別,要是認真深究,許多內容誇大加料到也能被歸類為廣義的假訊息。

但這種假訊息猶如幽靈般忽然出現,妖風一吹就讓選民如同喪屍般聽從命令投下選票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假訊息、造謠等指控,經常是爭議兩造受到攻擊時的本能回應,並不是真的假訊息。而就算是真的假訊息及資訊操作,也是一直存在於人類社會中,它們之所以發揮強大的作用,是社會給予一段時間的培育及醞釀,慢慢形成完整的假訊息生產與消費的產業鏈。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