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崇毛抑鄧?習時代對兩個領導人的重塑和打通四個「三十年」的野心

藉助對毛澤東與鄧小平角色的重新詮釋,習近平所着重打造的,是屬於他自己的政治符號和歷史地位。

崇毛抑鄧?習時代對兩個領導人的重塑和打通四個「三十年」的野心
2018年2月29日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和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的肖像紀念品。

【編者按】中共建黨百年,端傳媒推出專題,歡迎點擊訂閲。我們在系列文章中解讀中國年輕人為何熱衷於入黨、建黨百年紀念將如何奠定習近平的政治命運,以及,中共如何論述自己的百年歷史,這其中突出了什麼、又抹去了什麼。

今天的文章,作者嘗試以習近平的黨史論述出發,並與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作對比,探究毛、鄧二人及其時代在中共語境中的演變及緣由,以此折射出中共對於權力分配的構想,尤其是對於政治體制和黨政關係的建構。

中共建黨一百年紀念,如何評價兩大歷史時期,即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新中國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後三十年(改革開放時期),關係到兩位政權奠基者、發展者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地位詮釋。筆者嘗試以習近平的黨史論述出發,並與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作對比,探究毛、鄧二人及其時代在中共語境中的演變及緣由。

毛、鄧兩個時期的定性之所以重要,在於其可以折射中共對於權力分配的構想,尤其是對於政治體制和黨政關係的建構。江胡習三代領導人均認為毛是政權開創者和民族復興奠基者(「站起來」),鄧是改革開放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設計師(「富起來」),毛、鄧兩大時代,起承了共產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