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小鮮肉模擬器:一場遊戲肉體的實驗藝術

道德、法律、明星、流量、肉體、藝術……楊競的《小鮮肉模擬器》令一些人反胃、一些人驚叫,又令另一些人露出謎之微笑。

小鮮肉模擬器:一場遊戲肉體的實驗藝術

YouTube Originals 今年三月末推出關於 K-Pop 的系列紀錄片《K-Pop Evolution》。在第二集中,前人氣偶像男團 H.O.T. 的成員 Tony Ahn 在談論偶像周邊商品時提到,其經紀公司SM娛樂「曾收集團體中偶像的血液和毛髮來製作『DNA項鍊』」。這條新聞再次引發了粉絲和媒體對「偶像商品化」的激烈探討。

在 H.O.T. 流行的年代,對非科研人員來講,「DNA」尚屬充滿神秘色彩的高尖端科技詞彙。Tony Ahn 在紀錄片中坦言:「當時我們甚至不知道 DNA 是什麼,就把我們的血液和毛髮給了公司,不僅是頭上的頭髮,還有渾身各處的。我當時都不知道你還能賣這些東西。」

20多年後,DNA 在內的各種生物信息如指紋、虹膜紋理、面部特徵等等詞彙儘管仍然抽象,卻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將我們縈繞其中。隨着技術發展,生物信息採集越加快捷廉價,信息應用也開始在更廣闊的領域中有所展現。

皿中培植,再造明星的肉體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