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升溫,自5月15日上午開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決定升高台北、新北的警戒等級至第三級,持續至5月28日,屆時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延長、升級或取消。
「第三級警戒」的要求,除了外出時全程戴口罩並停止室內5人以上或室外10人以上聚會,並且因為要求社會「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其餘營業及公共場域關閉」,不少餐廳應聲宣布暫停營業,引發台灣民眾搶購白米、泡麵、蔬果與衛生紙等民生物資。對此,台灣相關部門已經出面宣布,包括酒精、衛生紙在內的物資,一定會供應無虞,請民眾不要搶購囤積。
然而,在這諸多物資當中,蔬菜、水果等屬於生鮮食品,必須每日不間斷的新鮮供應,才能確保民眾在「少出門、多在家」的情形下,依然維持日常營養所需。供應大台北地區生鮮蔬果的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其交易量最大的「一市場」,恰好正位於本次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萬一北農一市場不幸傳出疫情,雙北都會地區的蔬果供應、價格平穩,是否都還能維持如常?
為了解答此一重要民生問題,端傳媒獨家專訪台灣農政機關最高主管官員,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自武漢封城以來,台灣的糧食安全對策為何?大台北地區能做到蔬果供應無虞且價格穩定嗎?萬一世界貨運持續受到疫情影響,台灣能順利種得出自身所需的蔬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