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明治日本(中)——從民族主義到「國家主義」

由於民眾被「民族」所替代,在20世紀的中國國家思想中主權在民、國民主權的口號變成了一紙空文。

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明治日本(中)——從民族主義到「國家主義」
2011年10月10日,武漢市的武昌起義廣場舉行紀念武昌起義100週年的儀式。

【編者按】本文為王柯教授的最新作品,端傳媒獲獨家授權,將分三期發出。在這篇文章中,王柯教授延續此前關於中國民族主義與其日本根源的研究,分析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近代中國何以獲得關於「民族」、「民族國家」的知識?第二是「民族國家」何以被與「單一民族國家」聯繫在一起?第三是號稱重視傳統的「中國」(漢族)社會何以最終在近代也接受了單一民族國家思想?第四是近代中國的思想精英們究竟為什麼如此執着於單一民族國家思想?

上篇中,王柯教授根據日本史料重新回溯了明治日本時期的自由民權思想到「國體論」的轉變過程,探詢「nation」的概念在19世紀末的日本,是如何由最初的翻譯「國民」,一步步轉化至「民族」,而這一變化「閹割了nation思想的『啟蒙』性質,將歷史近代化的主體由個人變成了共同體,從而顛倒了人民與政治權力之間的支配與被支配關係」;最終又通過對天皇制的再解釋將「日本民族」變為「以天皇為祖先的一大家族」,從而給「民族」再賦予血緣共同體的性質,並由此引發出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的結論。

在中篇和下篇,我們會看到這一結論如何影響了通過近代日本思想界開始接觸西方思想的梁啟超等人的認知,並最終發展出中國最早的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的概念;以及中國的民族主義與日本民族主義的關鍵不同之處,孫中山等人是如何利用這一特性動員民眾,將民族主義作為將人民綁架在國家機器上的手段。

二、從民族國家(nation state)到民族的國家(monoethnic state, ethnic nation)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