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流離失所或有水之地:2021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2位焦點影人與香港單元

「有人說,若你生於有水之地,或是在海邊出生,你終將回到水邊。那股『海的崇高』將會永存你心。」

流離失所或有水之地:2021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2位焦點影人與香港單元
弗柯・克普的紀錄片《海的風景》(Seascape,2018)劇照。

「你從那裡來?」
「未來想去何方?」
「覺得自己是誰?」

這是經歷過冷戰時期、鐵幕分隔東西兩德的紀錄片大師弗柯・克普(Volker Koepp,1944-)在影片中最常向拍攝對象問的問題。這三個乍看簡單、直白的問題所勾連出的,卻是在時代下,小至個人、家庭,大至族群、國家千絲萬縷的顛沛流離。由於戰爭帶來的摧殘與破壞,讓許許多多生命因而殞落、文化與族群的認同被連根拔起,美好的家園成為烏有,成為某種再也無法親抵的原鄉。

1 弗柯・克普:紀錄東西德分裂到合併

弗柯・克普為本屆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2021)的焦點影人之一。二戰將盡時,出生於斯塞新(Stettin,舊稱:斯德丁),這位於波羅的海海濱的小鎮。小鎮戰前屬於德國,戰後被劃為波蘭領土,當時有許多居住在此的德國人被迫離開家園,而留下來的亦難以與離開的再相見。關於戰爭的記憶與影響、如何不讓個人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被抹去,是克普身為一位紀錄片導演畢生所追尋與關懷的。1970年代,他加入國有製片廠「東德電影製片公司(DEFA)」紀錄片部門擔任導演,在標舉社會主義的東德展開一系列記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