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發於3月26日《多數派》「鋭評」欄目,端傳媒獲作者和平台授權轉發。
圍繞脱口秀演員楊笠的討論一連數日盤踞着微博熱搜榜。從3月18日楊笠為英特爾所做的商業宣傳被部分男性網民圍攻抵制、到英特爾回應「多元包容」是其企業文化卻撤下宣傳海報、到「我是男人,我支持楊笠」的標籤在微博不予顯示、再到楊笠參與的衞生巾直播推廣尚未開始便遭辱罵刷屏,事情的一系列發展,從來既非楊笠反對者所謂反擊極端女權之舉,也非如何看待楊笠專業水準或如何理解脱口秀冒犯性的爭議,而是父權社會對公共空間中試圖跳脱傳統性別印象的表達的集體絞殺。
無論是真誠支持女性權益、或是單純想收割女權話題的流量紅利,經歷了英特爾風波,任何品牌在未來考慮合作對象時,面對曾發表女權言論的明星,恐怕都會慎之又慎。畢竟,盈利至上的大型商業機構更難承受的是無法預判的風險,是不知道從什麼角度出現的抵制、舉報與封殺。與此同時,英特爾的退讓對自認在「匡扶正義」的厭女症是極大的鼓勵。而他們眼中攪亂傳統秩序、挑起性別對立的「惡人」,也會自楊笠開始不斷降低標準、擴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