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電子音樂人 hirsk 專訪:引誘耳朵辨認出熟悉的香港,一座被消失的城市

他問,為什麼欣賞不同的音樂之間會有鴻溝?可不可以既喜歡謝安琪,也喜歡在柏林聽到的白噪音演出?

電子音樂人 hirsk 專訪:引誘耳朵辨認出熟悉的香港,一座被消失的城市
電子音樂人hirsk。

農尚青原本叫「Chris」,升上大學為了酷一點改為「Khris」。直至他成了電子音樂人,為了建立一個獨立於流行曲作品的身份,他把字母打亂,重新排列成不同組合,最終選定了「hirsk」。世上英文名字千百萬個,但在他看來,與其挑選截然不同的身份來代表自己,拆解、重組現有的,彷彿才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他的首張專輯完成後,命名邏輯也相同:蒐集所有關於噪音的字詞,發現朱自清散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中用過的詞組「噪噪切切」,他將「噪」與「切」重組成《噪噪噪噪切》一名。正如他的音樂創作心法--發現,裁切,加以組織成為新的作品。

《噪噪噪噪切》。
《噪噪噪噪切》。

發現香港的音樂語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