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我們的活法就快不一樣了:迎接後瘟疫時代6大建築空間動向

家、城市、學校等等都會變,後瘟疫時代,我們需要冬眠穴居但又能保持跟外界的連結⋯⋯

我們的活法就快不一樣了:迎接後瘟疫時代6大建築空間動向

這是端傳媒2020年終專題的第十四篇,歡迎點擊訂閲專題。我們與你一起,關注一個時代的碎裂與另一個時代的新生。

去年初到今天,瘟疫令全球人類生活遭受重創,同時卻也改變不少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增強創新和改變的可能。其中一個改變,該是「社交距離」於今已成為佔據日常生活的新詞,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軌跡都因之改變;而這個體與他人及外在世界的距離更變,也促進了關於未來「空間」的再思考。

世界各地的建築師由此展開了對空間和距離的新構思:建築作為長遠規劃範疇,是一種提前建造的未來,無論瘟疫最終如何結束,後瘟疫時代建築的實驗已經展開,有些更已進行實踐。

方向一:家,動物的穴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