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灣區航空爭霸:香港會丟失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嗎?

「我承認大灣區的確會帶來好處,問題是,香港是否一定分享得到?」一個灣區,被規劃了三個國際樞紐機場,廣、深誰先跑贏香港?

大灣區航空爭霸:香港會丟失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嗎?

【編者按】這是端傳媒2020年終專題的第三篇,歡迎點擊訂閱專題。我們與你一起,關注一個時代的碎裂與另一個時代的新生。

在香港國際機場接送親友的人們,以往都要在機場大堂駐足良久,努力抬頭從上方的大螢幕辨認航班,在潮湧的旅客和行李中拼命搜索熟悉的身影。然而2020年一年來,熟悉的場景早已不再,接機、送機大樓以至整個機場,皆一片蕭瑟。只餘零丁旅客和職員掠過冷清的通道。

一場疫情,有如無色暴風,席捲全球的航空業,香港亦不能倖免。即使香港政府於今年6月9日,向國泰注資273億港元,亦無力抵抗疫情帶來的打擊:今年10月,國泰平均每天只運載1,243名乘客,創史上新低;原有96條客運航線亦大幅削減至現時的27條。同月21日,國泰集團宣佈,將會於全球削減8500個就業崗位,其中包括5300名以香港為基地的員工,旗下的國泰港龍航空,亦會即時結業。

壞消息震憾了國泰員工和不少港人,更直接震憾了前國泰空中服務員方子俊。接過解僱的大信封以後,方子俊回憶,2007年剛入行時,國泰航空已經幾近如同香港的國際品牌,亦是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基石;不論是服務、名聲、航點網絡、班次,皆處世界領先位置,「外國人至少一定會聽過國泰這個名字,更有澳洲旅客跟我們說,比起自家的澳洲航空,他們更喜歡乘坐國泰的航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