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從金基德之死說起:藝術神話下的道德豁免與性別暴力

肯定金基德的藝術價值沒有問題,但如果中文媒體一邊倒地這麼做,卻同時對他的暴行含糊其辭,這並不是一個嚴肅公正的態度。

從金基德之死說起:藝術神話下的道德豁免與性別暴力
2013年9月4日,南韓導演金基德出席威尼斯電影節。

【編輯提醒】2023年4月起,中國大陸多名文化圈男性人士被爆料曾性侵或性騷擾她人,其中包括編劇史航、青年作家宗城等人。本篇文章為宗城在2020年撰寫,特此提醒讀者。關於本次事件及宗城本人被指控事實的報導,可閱讀端傳媒於2023年5月12日發表的報導《中國文化圈#Metoo:3週、5位被指控、逾35位指控者,與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導語】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1日凌晨,韓國導演金基德因COVID-19併發症在拉脱維亞去世。根據其家人意願,將在當地火葬並舉行葬禮。在他死去兩天之後,韓聯社才將其報導出來。當中文互聯網對金基德倍盡哀思,在韓國本土,金基德遭遇的卻是電影公會的冷處理和大部分韓國民眾的批評。韓國電影導演工會稱,由於金基德不是工會會員,因此沒有後續悼念活動。而不少激進的韓國觀眾,更是打出了「活該」、「死得好」這樣的評論。這不僅是因為金基德的電影充斥厭女情節,其根本原因在於:在#Metoo反性騷擾運動進行時,金基德就被演員屢屢指控犯下了毆打、虐待、性侵甚至是強姦的行為,由此引發公眾憤怒。

對於這些醜聞,中文媒體或是選擇淡化處理,或者採取了「藝術歸藝術,道德歸道德」這樣的二分態度。但是,藝術和道德二分法並不能充分解釋金基德的行為,只有深入討論藝術神話所製造出的道德豁免與性別暴力,才能理解為何看似神聖的藝術背後,卻總是充斥着對人的剝削、壓榨乃至犯罪行為。當我們僅僅停留在「藝術歸藝術,道德歸道德」時,並沒有深入到這一問題的本質,而僅僅是為了表達對金基德作品的欣賞,又譴責他性侵演員的籠統之詞。這是一個安全,但不足夠解釋金基德,乃至在這些藝術家裏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種對藝術的宗教般的信奉,隨之而來對他者的傷害,不僅僅發生於金基德、波蘭斯基,甚至在太宰治、畢加索這些作家、藝術家裏也很普遍,所以,要追問這個問題,僅僅歸結為「藝術家道德不行,但我欣賞他的才華」是不夠的、偷懶的,因為金基德其實代表了藝術的剝削是怎麼達成的,也就是說,那些我們愛的、恨他的理由,其實是一體的,不能割裂的。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