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戰爭如地獄(一樣好玩)

你並沒有玩遊戲,這遊戲玩了你。它操控你、擺弄你,再把沈重如山的內疚壓在你肩上。

戰爭如地獄(一樣好玩)
遊戲截圖

我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死忠玩家。自第一次玩《德軍總部》(Castle Wolfenstein)那天起,就沈浸在射擊遊戲中不能自拔:我愛馳騁在陌生的疆域,愛邂逅千奇百怪的人物,我也愛把他們的腦袋打穿。之前我以為吸引我的是這種遊戲提供的新鮮感,但後來我慢慢發現,同樣有魔力的,是那種虛擬暴力帶給人的熱血沸騰感。

美國軍事射擊遊戲歷久不衰,911之後更是層出不窮。2002年的《三角洲特種兵:大地勇士》(Delta Force: Task Force Dagger)把故事背景設置在阿富汗,可能是最早講述這場所謂「永遠的戰爭」的遊戲。然而最流行的「非虛構類」軍事射擊遊戲很少取材當代社會,大部分爆款都集中描寫二戰,也許因為那時的戰爭看起來還能分清黑白,至少表面上有善惡之分,譬如《決勝時刻》(Call of Duty)、《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和《戰地風雲》(Battlefield)。當你射殺的是德國納粹或日本軍國主義者時,人們不會責難你什麼,畢竟這些人殘酷無情、喪失人性——和今天的我們絕然不同。所以一旦有批評家前來指責遊戲中的暴力因素,常見的防守策略就是指出「我們殺的只是納粹/講師/魔鬼/外星人啊!」

遊戲截圖
遊戲截圖

對遊戲暴力的譴責和對電影暴力的譴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直到1980年代,人們才開始真正擔心電影中的暴力元素,當時的影像工業水平已經能夠幫助從業者更加如實地用視覺來表現暴力。同時錄影帶的興盛也意味著人們可以在家觀看具有極端暴力鏡頭的作品,想看幾遍就看幾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