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拋開已成陳腔的抑鬱判斷:遇上100%竹內結子

她的死訊之難以接受,不全基於我們對她的壓倒性偏愛,也基於她裏裏外外透發出來的一身成熟⋯⋯

拋開已成陳腔的抑鬱判斷:遇上100%竹內結子
2020年9月27日,日本女星竹內結子離世,終年40歲。

日劇女皇竹內結子離世,我們全部猝不及防,以不敢置信的眼神互望,以極度不捨的語氣相慰,以充滿問號的思緒仰天而叩。而當然,其實不怎樣看日劇的我,滿腦子都是她在電影裡的身影。

悼念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回顧我們何以相遇,如何交集,人間萬千人際網絡的一個點,因連結斷裂而顯得更具意義。我們在點的周圍加上唏噓與詠嘆,投射與思念,而且還唯恐不夠主觀,不怕著色再著色,各自粉飾出,為她,也是自己度身訂造的花環。那個點本因消失而歸於無,但我們就是硬生生的不讓這發生,於是用盡方法,包括在周圍加描、增點,把點擴大為圓,為圈,以至再在周邊堆砌出各種感性之丘,以至促進它的邊緣化掉,令它看來更大更廣,即使有弄巧成拙之虞,也在所不惜。

悼念經常是理性退場的舉動,當被悼念的人是公眾人物,她和悼念者的關係也不是彼此相識的朋友,情況便益發尷尬。單軌道、暗中進行(多時)的感情投放、形形色色的幻想與美好想像,隨時令所有一往無前顯得廉價、可笑。當感性的浪擲、肆無忌憚的懷念統統因明星的死亡而被默許,作為悼念者的我們,猶如脫韁野馬,連自己也不知那隨時流於濫俗的情緒會飛奔到哪裡,何時停止,需不需要停止,即使心知要付出損人不利己的代價。

竹內是很適合演恐怖片的演員,因為她的美是知性美,符合該類型的女角設定:在各個徒有美貌的性感女子紛紛遇害後,擁有智商的女主角奮力戰勝怪物、鬼魅或變態兇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