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美國一個「非洲社會主義」讀書會上,我曾聽一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者閒聊到說自己每週末都要開車去附近的鄉鎮,參與本州的社會主義政黨活動,週週如此、雷打不動。最近,這位年近八十的非裔教授再次出現在喬治·佛洛依德之死所激發的抗議活動前線,還在媒體採訪時強調,這是「我們必須走上街頭」的時刻。他的一篇短評更是直接寫到,奴隸貿易史並不意味着種族主義現狀是必然的,想真正解決問題就應着眼於抗爭和改變美國這個「階級社會」。
此刻似乎正是回顧黑人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聯繫的契機。當下的抗議示威活動再度被編入民權運動敘事,中文媒體和社交網絡也開始回憶和懷舊黑人運動領袖和社會主義中國的親密關係。比如,毛澤東曾發表的《支持美國黑人反對美帝國主義種族歧視的正義鬥爭的聲明》(1963)以及《支持美國黑人抗暴鬥爭的聲明》(1968)就被廣為傳播和評論;中國外交官員在社交媒體上的表態也被聯繫到這一政治遺產。
冷戰時期的中國和美國黑人運動究竟曾經有過怎樣的連結?這些合作是如何發生又是如何漸漸終止的?傳媒研究學者羅伯遜·弗雷澤(Robeson Taj Frazier)的著作《東方黑:美國黑人激進主義想像裏的冷戰中國》(The East is Black)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