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者來函:《後浪》——對官方話語的接續與超越

在國家與其他行動者普遍合謀的當下,運用簡單的邏輯只能忽略問題的複雜性;因此惟有審視這些縫合的痕跡,才能使思辨的邏輯更加完善,為公共討論創造更理性的基礎。

讀者來函:《後浪》——對官方話語的接續與超越
bilibili在央視投放廣告《後浪》。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2020年「五四」青年節,Bilibili(B站)發布「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隨即成為網絡上討論最多的話題。視頻本身可以視作是B站的商業推廣,但其貼近官方敘事風格的表達方式、片尾多家體制內媒體的掛名,又有了官方背書或為官方背書的性質。這種二重性隨即帶來的問題就是視頻敘事邏輯的雜糅——有的批評者認為它偏離官方話語,也有批評者指認它過於「官方話語」。而本文則旨在從《後浪》對於官方話語的接續與偏離展開分析。

一、社區參與和內容生產:青年貢獻的新詮釋

《後浪》的態度是讚美青年。有的批評認為,視頻裏的讚美是「割韭菜」,從而將視頻轉譯為對青年的一種全然的欺騙、麻痺和利用。但這便否定了視頻中讚美的內在邏輯,換言之,青年必須有值得讚美之處,《後浪》才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這種褒揚。因此,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後浪》中的青年何以值得讚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