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瘟疫時節,如何在廚房裡拯救自己

當世界只餘下此處為安全之地,只剩下我和你,原來是天天一起吃飯作息。在死亡的陰影之下,每餐都不可多得。

瘟疫時節,如何在廚房裡拯救自己
而苦澀,從來都是眾多味道的一種。

是我的廚房救了我,一次又一次。

反送中運動這大半年,在高山低谷裡穿梭,每天光是睜開眼,已耗盡力量,莫說去對抗,實在低落時,唯有放任自己休息,學習與內在和解。情緒太多太滿,像一鍋添了梳打粉與醋的水,受熱膨脹,眼看頃刻要爆發,我會翻箱倒櫃,尋覓一些讓我安心之物。如一棵番茜,一把意大利粉,躺在蔬菜格內的番茄,把專注力安放於它們之上,不去思索沒有盡頭的洞穴。有時把雙手揉進麵糰裡,讓發酵教會我等待;或捏起刀子,透過重複的動作定下心神,把洋蔥、西芹、甘筍切成細丁,與其他配料一起,烹成一鍋需要三小時才能熬成的茄醬,期間來來回回,每半小時翻攪一次鍋底,像服一帖藥,時間彷彿變得較容易過。

癥狀已很明顯,還未來得及沉澱,疫情突然來襲。我們被拋擲到居家隔離、斷絕社交往來、自生自滅的場景中,廚房變得更加重要了,它不僅穩住我,亦穩住了許多人。隔離生活,代表著瑣碎事務只能依靠自己雙手,當日程不再圍繞工作,原來大部分人都能夠發揮以往被掩埋的烹飪天份與興趣。臉書上貼滿各人的製作,男女皆投入到煮食裡,全民竟開始造麵包、焗蛋糕、製甜點,麵粉漸漸斷貨⋯⋯烹飪的藥引,一被燃點,不可收拾。見朋友愈煮愈起勁,並不意外,前路大感茫茫之際,唯有家中細務能穩住心情。

疫時何謂「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