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鍾耀華:評論者的責任重負——與梁文道先生斟酌

我之所以經常回應他,是因為我覺得值得,他是一個會聆聽可以對話的人,我們確實是可以不同意彼此卻又互相尊重。

鍾耀華:評論者的責任重負——與梁文道先生斟酌
梁文道。

這還是梁文道先生,我最初思考社會的養份也有部份來自他的筆耕不絕。他能言擅辯,說起故事來娓娓動聽,思想的繡線瀟灑俐落,裏面的填充的綿花縝密卻又留有空間,讓人們的思想得以在裏面穿梭,刺激你想得更多,走得更遠。這場對談裏鹽叔追問了好幾個問題,文道先生都沒有正面回應,只是用不在乎的形態消解掉。可惜對談超時讓鹽叔要先行離場。在鹽叔離場後,文道先生又變得輕鬆許多,又變回那個熟悉動人的言說者。

文道先生說自己不希望成為任何人的同路人,在寫作上。其實關鍵不是梁「願不願意」同情,而是一種如梁念茲在茲的 integrity (正直)——當一個評論者多年追求民主反對極權講求自由,而這次運動是明罷著透過無數人的犧牲(是講實實在在的肉身與前途犧牲)去喚起全球的反極權中國意識,而且讓香港再度繼冷戰成為全球政治力量較勁與關注的焦點,壯大了香港反抗本錢,那麼這個評論者就「有責任」對運動者有種敬意與同情。這不是「願不願意」,而是「責任」問題——對自己的文字負責任,對自己文字一直講求的價值負責任。

這並不意味著梁必須服從運動,對運動無可非議。恰恰相反,正因為同情與尊重人們為了自己經年追求的價值的付出,這位寫作者才需要指出他眼中的運動問題,才更需要付出敬意,嘗試自己也投身到運動當中,去落手落腳,在創造中改變運動讓自己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因為這不是誰的別人的運動,而這是一個追求民主的運動,也是梁本身多年講求的價值的某種展現。投身到運動當中不等於上物理衝突戰場的最前線,人在各自的位置上,可以負起各種百樣的開拓戰線。(梁在過去多年其實有做,這次運動都有這樣的時候,必須看到他的付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