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難以預測2020年的中美關係。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大選,新冠肺炎、《華爾街日報》事件……加之已正式開鑼的美國總統大選,兩個超級大國的競逐隨時可能走向諱莫難料的分叉線。為此,端傳媒駐美記者為讀者帶來「華府傳真」系列專訪,通過訪問華盛頓的政府官員、智庫學者和中美關係的深度參與者,向讀者展示,不同立場、不同派別的人士怎樣思忖中美關係的未來,又是如何反思兩國的過去。
首篇訪問對象是前美國在台協會副會長葛天豪(David J. Keegan),他於三年前退休,形容自己「尚未脱離政府的話語體系」,但卸下做官員時不便講話的包袱。當下的新冠肺炎是否將重寫中美、兩岸關係?他給出了一份解讀。
「華府傳真」還將在近期推出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Robert Daly專訪,他作為對華「温和派」,致力打破中美關係中的偏見,也因此被華盛頓的「鷹派」排擠。他將與端傳媒分享一些被美國輿論有意忽略、也無法被大多中文媒體報導的「牢騷」。
定居在華盛頓的中國研究學者葛天豪(David J. Keegan)曾經做了三十年的美國外交官。他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中國歷史博士學位。1989年六四學潮時,他在美國駐廣州領事館工作,幫助在中國的美國公民離境;2003年SARS爆發時,他在美國國務院從事對台工作,協助台灣對抗非典。他的政治生涯最高做到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的副會長,在陳水扁執政時期多次為三邊關係「踩剎車」。如今,蔡英文再次當選,中美關係也走到了下一個分水嶺,葛天豪業已退休,來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尼采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書,主授中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