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京要打教廷牌?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的「梵蒂岡因素」

意識形態、兩岸關係、外交局面,諸多因素都會影響中梵之間的未來互動⋯⋯

北京要打教廷牌?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的「梵蒂岡因素」
2013年3月13日,信徒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上聚集。

自從蔡英文政府2016年執政以來,中華民國少了七個邦交國。2019年九月,在短短四天內,台灣失去所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兩個位在太平洋的邦交國,更是猶如驚弓之鳥。副總統陳建仁隨即在十月訪問梵蒂岡鞏固邦誼,卻因為教廷遲遲沒有發布他與教宗的合照,失去在歐洲最後外交寸土的陰影再度籠罩台灣。

陳建仁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並有耶路撒冷聖墓騎士等頭銜,擔任副總統四年來,三度踏上梵蒂岡,在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迅速拉近與北京關係之際傳遞台灣的心聲。然而,蔡英文若順利連任,陳建仁也不再擔任副手。是否會影響台灣和教廷的關係?

「即使沒有副總統的頭銜,他還是可能擔任特使拜訪教廷,畢竟教廷對他有了一定的認識。」一名鑽研國際關係的台灣學者對我這樣解釋,「況且受到教廷與北京關係的制約,對台政策方向已經確定,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發生變化。」

2018年12月11日深夜,副總統陳建仁率團搭機訪問梵蒂岡,他在桃園國際機場發表出發前演說表示,這次奉總統蔡英文指派擔任特使,參加已故教宗保祿六世等聖人的封聖大典,感到非常榮幸。
2018年12月11日深夜,副總統陳建仁率團搭機訪問梵蒂岡,他在桃園國際機場發表出發前演說表示,這次奉總統蔡英文指派擔任特使,參加已故教宗保祿六世等聖人的封聖大典,感到非常榮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