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關於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性質,除了在意識形態、政治導向層面的討論,女權主義對其的看法,也是運動至今一個相當重要的觀點交鋒——這是一場父權運動嗎?香港兩位對女權主義皆有研究的學者——何式凝及蔡玉萍——就有相當不同的觀點。本文為蔡玉萍教授的臉書po文,端傳媒獲作者授權轉載,希望能引發更多讀者的思考。
我認為運動見證了女性的大規模參與,有助對女性公共參與的充權;但何敎授則認為反修例運動是「男性化」及「父權」。
早在一篇8月31日刊登在南華早報的文章中,我和何式凝敎授對反修例運動的分析已顯迥異。我認為運動見證了女性的大規模參與,有助對女性公共參與的充權;但何敎授則認為反修例運動是「男性化」及「父權」。
我於10月23日在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硏究所性別硏究中心的一個題為「Gender and Leaderless Protest: Mothers and Female Fighters in Hong Kong’s Anti-Extradition Movement」的講座中,發表了我對女性在這次運動的參與的初步硏究結果,並提出了兩個主要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