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專訪周永康:這場運動激活了香港,在痛苦中打開未來

2014年之後,好像有種感覺是,香港未來已經被關掉了、就這樣了、沒有希望了。但在2019年,抗爭者又慢慢打開了一種新的可能性。這個運動激活了香港。這個運動不斷地在挑戰中國的政治宣傳、重新說香港的故事。香港故事可以不從回歸講起,可以不從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講起,是可以重新去打開這個辯論,去討論我們跟中國的關係是什麼,這件事情其實是威力無窮的。

專訪周永康:這場運動激活了香港,在痛苦中打開未來
周永康,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擔任學聯秘書長,於2016年因參與重奪「公民廣場」行動,被判非法集會罪成立。

五年前的9月26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秘書長周永康與其他學生發起秘密行動,重奪被政府封鎖的「公民廣場」(政府總部東翼廣場),行動隨即遭警方清場、數十名學生遭逮捕,引燃群眾前來聲援。9月28日,後被稱為「佔中三子」的港大法律系教授戴耀廷宣布,醞釀多時的「佔領中環」行動正式啟動,揭開了雨傘運動的序幕。

在運動中,周永康因常上大台主持,成為運動指標人物,並於10月21日偕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常委羅冠聰、常委梁麗幗、常務秘書鍾耀華與政府對話,其中一名政府對話代表,即為今日特首、時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

雨傘運動為期79日,並未達成當初所設定的「爭取真普選」目標,群眾對大台上的學聯、學民思潮幹部多有不滿,一連串事件相互引爆下,大學學界發起「退聯」(退出學聯)潮。2016年,周永康因重奪公民廣場行動,被裁定「煽動他人參與非法集會」罪名成立,其後入監服刑。

出獄後,周永康依原本規劃,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地理學博士課程。2019年,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群眾共識之一即運動「無大台」,言明記取雨傘運動經驗,不再認運動有領導,人人皆可做大台。期間,周永康與黃之鋒投書紐約時報,以〈香港人民不會被中共嚇倒〉為題,持續在運動中發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