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台灣電影圈聽聞大消息:邁入第21年的台北電影獎更改賽制。就在立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的同一天,台北電影獎公布入圍名單,與過去僅聚焦四類影片,各十部入圍明顯不同,這次19個獎項全都宣告入圍者。變革的關鍵推手正是今年的北影總監李亞梅。
「你們無法相信入圍的力量有多大」,李亞梅說明,「這是進軍金馬獎的前哨戰。」從5月中到7月中頒獎典禮的兩個月時間裡,關注電影的各方人馬可以從這份名單去預測分析,讓話題發酵。以往鎂光燈打在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動畫片等40部入圍影片及導演身上,李亞梅希望做到的改變,是讓討論廣及演員、編劇和幕後技術人員,包括今年新增設的造型設計、聲音設計、視覺效果、藝術貢獻等獎項。
票房市占下滑,創新動力不足
而這個舉動背後,隱含著她對整個台灣電影產業的擔憂。入行以來擔任過《海角七號》的行銷;成立穀得電影,從監製、策劃、發行無役不與;在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工作九年,也一直在大學開設電影實務課程。在產業鏈各個環節走過一遭,李亞梅認為目前的台灣電影碰到難纏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