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者來函:《逃犯條例》爭議打開的新局面

社會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想一兩個人問責下台,抑或給香港管治來個徹底手術?

讀者來函:《逃犯條例》爭議打開的新局面
2019年6月16日,香港民陣發起第四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大遊行 。

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逃犯條例》修例觸礁,林鄭政府和建制派固然想它成為過去。但這次事件觸發逾百萬人上街,甚至是很多人的政治啟蒙,實有潛力給香港帶來質變,為民主運動翻開新一頁。

一、政治神話

在林鄭道歉後,民怨有降溫的跡象。一來,過去一個多星期氣氛緊張,很多人也要喘氣;二來,幾個訴求得不到正面回應,但政府明言在撤回修例和暴動定性上半退讓,令這場運動的目標變得模糊不清,缺乏施力點。若然主攻特定議題,例如徹查警隊清場行動,或較易凝聚民氣;逼得到的話,也可再次製造政府與建制派的內部矛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