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維舟:對醉心「偉大」的掌權者而言,權力才是最大的毒品

因為不斷走極端的激進化,缺乏制衡的權力追求本身帶有自毀性的傾向。

維舟:對醉心「偉大」的掌權者而言,權力才是最大的毒品
1938年,德國紐倫堡納粹黨代表大會的火炬遊行。

1930年,波蘭劇作家斯坦尼斯瓦夫·維特凱維茨(Stanisław I. Witkiewicz)發表了一部寓言性小說《永不滿足》,書中描繪了一個精神空虛的社會,充滿末日的氛圍。最終,一個名叫墨提賓(Murti-Bing)的蒙古哲學家發明了一種人生觀藥丸,服下此藥的立刻會解除煩惱與空虛感,依靠這種藥丸的威力,小說中這個虛構的東方帝國戰無不勝,統治了世界,但所有服藥的人最終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如今看來,這一寓言真是具有不可思議的預見性:希特勒在小說問世的第三年才上台,但其中所描繪的故事,就像是第三帝國的一個縮影。近些年人們才開始發現,在納粹統治的12年裏,廣泛濫用興奮劑與毒品,連希特勒本人也大量注射藥物——在二戰後期,他是全世界僅有的一位每週服用120-150粒藥片、再加8-10次注射治療的領導人。由於越來越深的藥物依賴,到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時,他已出現明顯的早衰跡象,持續深受腸胃疾病和失眠困擾,每天服用28種不同藥物,精神頹廢,不停地抽風、易怒和無法自制地偏執。在這一點上,他的個人健康就是納粹德國國家肌體的象徵——亢奮的力量感和擴張,以透支和內在腐化墮落為代價。

《亢奮戰:納粹嗑藥史》

作者:[德]諾曼·奧勒
譯者:強朝暉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