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早上,大批香港市民佔領金鐘立法會和政府總部附近的街道,令原訂當天上午11時開始《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二讀無法如期展開。
這樣的場面令人即時想起2014年的雨傘運動。對佔領的想像最早來自「佔領華爾街」,而2014年的雨傘佔領,由警方以催淚彈清場而起:「928」當晚,香港大眾就開始積累長期佔領馬路的經驗。
事實上,沒有那次雨傘運動,就難以有今次針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再佔領」。因為那次的經驗開拓了香港市民對抗爭手段的想像,亦充實了他們的街頭運動經驗。
2019年6月12日早上,大批香港市民佔領金鐘立法會和政府總部附近的街道,令原訂當天上午11時開始《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二讀無法如期展開。
這樣的場面令人即時想起2014年的雨傘運動。對佔領的想像最早來自「佔領華爾街」,而2014年的雨傘佔領,由警方以催淚彈清場而起:「928」當晚,香港大眾就開始積累長期佔領馬路的經驗。
事實上,沒有那次雨傘運動,就難以有今次針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再佔領」。因為那次的經驗開拓了香港市民對抗爭手段的想像,亦充實了他們的街頭運動經驗。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