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核廢何去何從?瑞典過了47年,仍在繼續爭論......

瑞典從1972年開始,決定要自行處置核廢料,花了近半世紀的時間選址、研發處置科技,但反覆的核能政策以及擁核及反核的角力,使得瑞典用過核燃料處置方案,至今仍存在變數。

核廢何去何從?瑞典過了47年,仍在繼續爭論......
進入實驗室可以看到一個個長八公尺圓筒狀的紅色銅柱,還有一格格的鑄鋼。

編按:核能電廠除了發電,也產生棘手的高、低階核廢料。這些廢料最終要安放在哪裡,用什麼方式儲存,以確保永不洩露、絕不汙染環境,是所有使用核電國家的重大公共議題。台灣公共電視台《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了芬蘭、瑞典和南韓,將陸續介紹這三個國家對於核廢料不同的最終處理方案,以及三個國家的公眾如何看待、討論這個議題。

本文由端傳媒和《獨立特派員》共同編輯、發佈,全文免費開放閱讀。電視報導<瑞典核燃料的旅程>共分兩集,讀者可以連結《獨立特派員》網站收看。

公視獨立特派員前一篇走訪芬蘭,深入全世界第一個用過核燃料永久處置庫。探討芬蘭所面臨的問題之後發現,芬蘭的核廢料處置技術來自於鄰國瑞典,所面臨的問題也受制於瑞典,因此採訪的腳步接著來到瑞典,追尋核廢料在瑞典近半世紀的未完旅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