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中美貿易戰對抗升級,而在香港,《逃犯條例》修訂引發中聯辦和北京當局不斷施壓,看來勢在必行,香港日後在中美之間將扮演何種角色,近日引發關注。未來,美國是否會調整《美國——香港政策法》?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是否會有所改變?香港政治學者、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總監方志恒追溯了中美雙方在香港的地緣政治形勢,並展望未來美國對港政策的三種可能性,以及香港人的自主空間。本文首發於《星期日明報》,獲作者與《星期日明報》授權發佈。
2月27日,先是美國駐港總領事唐偉康發表演說,警示香港自治狀况之外,又將香港列入美國用以制衡中國的「自由開放印太秩序」;3月21日,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香港政策法》周年報告,雖延續香港不同於中國的「區別待遇」(differential treatments),卻以「倒退」(diminished)來形容香港自治,對中港政府發出正式警告;4月25日,美國國務院發聲明,表明關注《逃犯條例》修訂;5月4日,唐偉康接受傳媒訪問,更直指「美國的關注點,是如果香港和大陸之間的區別幾得糢糊(blurred)、一國兩制變得不再明顯(less clear),美國將可能需要調整政策」。
短短數月,美國「忽然」連番出拳,本來還在幻想美國不會動香港的政府官員,登時被打得滿天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