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失去了土地、資產,都知道是損失;失去了真正的學者,卻渾然不知所失,甚至反而慶幸自己去掉了一根『芒刺』——這還是大學嗎?」3月27日,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張千帆發表文章,為其好友、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教授發聲。一天前,許章潤因其發表的一系列言論,而被清華大學撤銷一切職務並啟動調查,在此期間被停課、停止招生,並停止一切科研活動。
許章潤教授之所以遭到清華的處罰,並不是因為他發表了什麼激進或出格的言論,而是因為他秉公直言,在惡劣的言論環境下說出了眾人不敢說的常理,因而是典型的『因言獲罪』。
張千帆
張千帆
同為憲法學者的張千帆處境並沒有好多少。在聲援許章潤的文章發出後不久,他的微信賬戶就被封鎖。而在今年1月,他所編撰的憲法學教材也在全國範圍內被下架,網傳被下架原因是「宣揚西方思想、鼓吹西方制度」。這套教材於2004年9月出版,十五年來多次再版,被中國多所高校法學院所使用,但1月初,中國「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一份《關於開展高校憲法學教材全面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各高校對學生正在使用的憲法學教材進行全面摸底,並將結果上報「教育部教材局馬工程教材處」。可以預見,未來將不會再有高校會使用這套教材,而「馬工程」(即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所編寫的材料將會被優先使用。
重重壓力之下,張千帆並沒有退縮,在聲援許章潤的文章中,他寫道,「思想的力量終究是擋不住的」。今年3月,他獲邀訪問香港大學法律學院,並發表公開演講,呼籲北京給予香港更大的自治權,以社會契約精神建立彼此互信,解決香港目前的政治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