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紐西蘭基督城恐襲,除了具有獨狼式襲擊、白人至上主義意識形態、同時挑戰主流對左右劃分的一元化認識等特點之外,在傳播方式上也具有互聯網時代恐怖主義的特殊性——直播、遊戲般的解謎符號、meme等,令襲擊者的《宣言》在網上得到大量二次傳播。澎湃新聞「思想市場」欄目近日發表了兩篇評論文章,分別點評襲擊者的意識形態,以及此次事件的傳播特點。端傳媒獲授權轉載第二篇,恐怖主義在互聯網時代的存在與傳播,與讀者共同思考。
恐怖主義符號迷霧:玷污日常語言
2019年3月15日,28歲的澳大利亞籍男子塔蘭特(Brenton Tarrant)闖入新西蘭 Christchurch 的兩座清真寺實行槍擊。嫌犯使用頭戴的GoPro相機進行全程直播,包括他驅車前往清真寺到實施槍擊的整個過程。死於槍擊的人數在本文成稿時已達50人。3月16日,法庭以謀殺罪等罪名對塔蘭特進行控告。關於塔蘭特本人及槍擊案的更多信息被揭露出來。
在槍擊之前,塔蘭特曾在網上發表長達數十頁的宣言,表露這一事件的動機以及決心。槍擊發生後,網站刪除了直播視頻以及這些宣言,並阻止用戶傳播這些信息的副本。根據塔蘭特的自述,他生於澳大利亞的工薪家庭,沒接受過大學教育,他用當健身教練賺的錢投資比特幣,用這些收入開始周遊世界。他宣稱旅遊經歷改變了他很多,與其恐怖行為形成鮮明對比,他稱自己並不討厭穆斯林,之所以進行襲擊,並不是針對穆斯林本身,而是報復他們對白人領地的入侵,他希望讓他們回到原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