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疾病王國:超越中與西

不同的醫學體系之間,討論優劣之分並無意義,更多地應該要關注各自的價值體系和實踐行為的差異。它們既非相輔相成,也非相互衝突,而是處於不同的身體世界,代表着不同的身體和疾病的理解方式。

鍾玉玲,人類學碩士。曾任職編輯,業餘參與文藝活動策劃。現為人類學研究員,研究時代變動下的日常生活方式。

對於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或是其他到廣州來遊玩的旅客來說,涼茶,都是一樣極具廣州特色的食物。街巷中總有一間涼茶鋪為過客提供清心的休憩。每個廣州家庭的廚房內,也有一個用來煲涼茶的雙耳茶煲,二十四味、五花茶、甘和茶、茅根竹蔗水等都是暑熱夏季必備的消暑涼茶。

所謂的涼茶,其實是糅合了傳統中醫與本地草藥文化的日常養生經驗方。每當外地的朋友來到我家,總要驚歎我媽煲的好涼茶和好湯水,而廣式湯水,也是從傳統醫學中汲取了精華,用藥材搭配食材,達到食療的效果。這種食療經驗是建立在食物的冷熱屬性與身體的陰陽平衡關係之上。

因此,對於廣州人而言,中國傳統的中醫文化並不陌生,醫療保健的觀念與實踐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即使是在以現代醫學為主的今天,城市中林立有各種中醫院以及中西醫學結合的三甲醫院,一些老中醫甚至在退休後依然在家出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