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令的二十五年:(四)看似獲得「庶民的勝利」,卻是慘勝,甚至沒有贏

汶川地震時,父母用朱令的名字捐了錢,想告訴人們,朱令還活着,有情感、有尊嚴地活着。

朱令的二十五年:(四)看似獲得「庶民的勝利」,卻是慘勝,甚至沒有贏

【編者按】2019年2月12日起,端傳媒開始連載朱令案報導。這樁投毒懸案距今有二十五年,舉世矚目,真兇仍未落網。本文記者曾花數年追蹤和記錄朱令案情及後續發展,端傳媒節選其中部分章節刊發。這些章節聚焦在:朱令案作為中國第一例互聯網求助、全球會診的案例,曾在體制、權力圍攏的層層疑霧中,由互聯網撕開了一絲希望的口子。本文為連載的最後一篇。歡迎你轉發、分享,並與我們交流你對此案的看法。

陳震陽為朱令做鉈中毒的檢驗報告,當時冒了不小的風險。

因為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後一天,勞衞所下午就不辦公了,負責公章的人更是早早下班。沒辦法找到人蓋公章,陳震陽就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就個人名義了,膽子也豁出去了,我簽字我負責,」他回憶。

長久以來,「擔責」在中國社會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作為總好過出錯擔責任。人們習慣了謹小慎微,本能地厭惡冒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